4您现在的位置: 上海 > 艺文图志 > 上海新书 > 陈丹燕:深入上海街道记忆

陈丹燕:深入上海街道记忆

[ 08-8-26 10:07]    作者:        录入:wuqi    进入论坛
关键字: 陈丹燕    上海街道    上海新书   

陈丹燕:深入上海街道记忆

书名:《永不拓宽的街道》作者:陈丹燕/著、俞晓夫/图出版:东方出版中心

陈丹燕:深入上海街道记忆

  文化传播的使者

  许迪、张嘉祐著《外国人学中国画》 上海文化出版社

 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,奥运既是一个全球的体育赛事,更是世界各国文化传播的一次盛会。因此,可以说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的《外国人学中国画》是奥运文化交流的一个体现。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源自人与人的传递,当文化的传递起因于人与人、一对一的了解和情感的交流时,这样的文化传递方式才是真切的、感人的、深入人心的,并且是易于接受的。

  《外国人学中国画》一书为英汉双语版,是以外国友人为读者对象的基础性教学国画的图书。考虑到外国朋友对中国画知之不多,因此,本书的相关知识浅显、简约、易解;文字通俗、生动、易读;习画步骤的一招一式清晰、明了、易学。因为易学就是引人入胜的起点,通俗则是最快捷的传播方式。

  本书在国画工具中详尽地介绍了“文房四宝”的历史渊源。小品练习中的图例了24种,如樱桃、柿子、河虾、麻雀、熊猫等的画法。本书无论是内容,还是形式都可以说是上乘的,相信会得到喜欢中国画的外国友人青睐,也会受到酷爱中国画的初学者喜欢。 (陈炯)

  上海,历来是沪上出版界热衷的题材。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携手著名海派女作家陈丹燕将于2008年8月在上海书展推出新作《永不拓宽的街道》。

  陈丹燕可以说是“上海记忆的追寻者”,她视野宽广,心思深厚;她的文字透着精巧细致的韵味。本书是她再次记录上海故事。这些街道,这些人,这些事都将成为上海的记忆。

  作者在本书中以其独特的个人化视角,精选了上海永不拓宽的街道中的18条,着力于描写在这些街道上的带有标志性的人和事。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数,却标志着上海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;这些街道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;这些故事具有真凭实据、力求表现历史最真实的印记。

  本书特色

  ■ 书中挑选了18条上海市政府明确规定的“永不拓宽的街道”。这些街道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。这些人和事也表现了上海历史最真实的印记。

  ■ 画家俞晓夫为本书所写的18条街道倾力配图,并在每幅画中写上了画家内心深处对这18条街道的记忆,由此“画者画后闲聊”和“作家的文字”相呼应。■ 在18条街道中有一条“华亭路”是作家陈丹燕和画家俞晓夫儿时生活所在地,对这条街道的记忆使两位名人产生了共鸣:这是一个上海作家和上海画家内心深处的上海回忆。

  书中精选一(陈丹燕)

  ——《南京西路:摩登与物质》

  物质主义的价值观是这条街道的灵魂。

  如一块冰终究要化为一汪水,“摩登”这个词落到实处,就是如此的物质主义。这些告诫虽然说得刻薄小气,但那里面的物质主义者立场,仍带有令上海人解颐的体贴。它的油滑,也是上海人熟悉的。它的调侃,更是上海人对自己发达的基本立场。

  ——《五原路:亡者遗痕》

  这是一条充满了规规矩矩的日常生活气息的小街。即使是在1971年的夏天,在五原路上还可以看到,小孩子提着家里的热水瓶,去华亭饮食店打一瓶生啤回家给爸爸妈妈喝,只花一斤面条的钱。

  ——《华亭路:雪》

  郑玲站在街口,往华亭路深处望去,杳无人迹的街道上留着处女雪,没有脚印。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老窗台和屋顶上,因为有了雪的点缀而变得新鲜。

  书中精选二(俞晓夫)

  ——《中山东一路:外滩漫游者》

  外滩是斑驳的,欧罗巴式的关心像涨潮和退潮那般频繁,但毕竟硬件是竖起来了。但总的说来,外滩的心思还是蛮活的,说不好。——《乌鲁木齐南路:街心花园的舞者》

  上海的街心花园是我所不看好的,它们是孤岛,它们的特长并不是供人跳舞也不是心灵安慰的地方。


 

  
 
网站群热点H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