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您现在的位置: 上海 > 情报站点 > 上海影院 > 哈利·波特"魔力"何来? 定量分析

哈利·波特"魔力"何来? 定量分析《哈利》热

[ 07-8-12 23:39]    作者:黄海华        录入:lixuan    进入论坛
关键字: 哈利    波特    魔力    上海   

  早晨7点,上海书城排起了100多米长队———最新出炉的“哈利·波特系列”大结局《哈利·波特与死圣》全球同步发行那天,这本英文版热门书仿佛也散发着一股魔力。

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。

  从第一本“哈利·波特”起,走过10年,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腼腆男孩“哈利·波特”,为一代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

  我们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,连续在书城等处询问了100位前来买书或看书的读者,试图以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一次解读。样本中,81%是16岁到35岁的青年;另外,还有18%的16岁以下少年。85%受访者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,80%是学生身份。

  儿时的世界,书中延伸

  调查中,59%的受访者希望除了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,也就是书中所说的“麻瓜世界”以外,还存在着一个魔法世界。而35%的受 
访者甚至相信,的的确确存在着这样一个魔法世界。

  更有趣的是,尽管45%的受访者并不相信魔法世界的存在,却有着高达87%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去学魔法。

  这可以理解为儿时梦想的一个延伸吗?还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使然?

  如果学会了魔法,是选择“把昨天骂过自己的上司变成一顶帽子”,还是“晚上一个人回家时使用隐身术以免被人抢劫”,再或是“就想打一场魁地奇比赛”呢?调查显示:分别有11%、17%和16%的受访者做了以上不同的选择,而有35%的受访者选择了“路见不平时,能拔刀相助”。

  把上司变成一顶帽子,是一个有几分幽默味的选择。而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”的选择,透着些正直和英雄主义情怀。这至少可以窥见,不管是否相信魔法世界的存在,如果有学习魔法的可能,人们愿意把它用于正道。

  所以,很自然地,对于魔法巫术的看法,63%的受访者选择了“一种能力,好人用好,坏人用坏”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另有18%的受访者选择了“魔巫之徒与人类存在着道德对立”。这也真实反映了一种“敬鬼神而远之”的心态。

  书中的世界,照进现实

  调查中,15%的受访者是买下《哈利·波特》一至六册的铁杆“粉丝”,76%受访者的朋友中,有忠实的“哈迷”。

  愿意为《哈利·波特》书籍、电影等相关产品付多少钱呢?39%的受访者花费控制在“50元以下”,但也有26%的受访者为此花了“200元以上”。

  52%的受访者买书动机是单纯喜欢。那么,《哈利·波特》到底什么地方吸引和打动了受访者?

  这是一个可以多选的题目。57%的人选择了“奇思妙想的魔法世界”,39%的人选择了“突破现实的虚构世界”。相比安徒生童话,73%的受访者认为《哈利·波特》的环境更像现实生活,距离当下生活更紧密。这样的选择,也许是人们想进入另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空间的一种印证,也可以看作是对理想世界不放弃的一种潜意识流露。同时,这也映照出“哈迷”心中一个愿望———借助魔法来改变自己身处的这个现实世界。

  既然如此喜欢哈利·波特和他所在的魔法世界,受访者的心理性格是否因此受到影响呢?

  尽管42%的受访者表示,《哈利·波特》的魔幻文化心理影响相比日韩动漫更厉害,但高达67%的受访者表示心理性格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。至于对自己的最大影响,37%的受访者表示仅限于爱看书的程度,25%的人有想要进入魔法世界的意愿,14%的人表示在生活中会想到书中的人物,受他们的影响。

  幻想的世界,改变心灵

  如果没有了想象,世界将会怎样?

  50%的受访者认为看魔幻书后增加了想象力,32%的受访者则觉得现实生活之外多了一个心灵空间。从魔幻文学作品出发,很多读者尝试着去想象,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思考,有些甚至品出了“心灵鸡汤”的味道。

  那么,“人生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,到底好不好?”

  61%受访者给出的选择是“有好处”。

  由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丛书反观国内的魔幻文学,这也是一道多选题。60%的人觉得国内的魔幻文学创作“缺少创意、想象力”,47%的人认为“题材老套”,45%的人觉得“说教意味浓厚”,还有31%的人认为“语言风格、表达形式陈旧”。

  最后一个调查问题是,读者对魔幻文化持有什么看法呢?64%的受访者觉得“仅仅是一种消遣”,32%的人觉得“能影响思维模式”。仅仅是一种消遣,就淡去了很多的功利性。那些担心魔幻文化会让受众沉溺难拔的人或许可以放心。倒是对一个人思维模式的改变,值得引起关注。受众“悦读”之,思考之,连思维方法也有改变,这一答案,或许对我们的创作者如何去更高明地“影响人”有所借鉴。

  
 
网站群热点H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