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您现在的位置: 上海 > 寻寻味道 > 上海中餐 > 上海生煎的前世今生

上海生煎的前世今生

[ 08-6-24 9:09]    作者:        录入:wuqi    进入论坛
关键字: 生煎    早点    上海美食    美食    上海生煎的前世今生   

上海生煎的前世今生

  生煎,在上海滩可称得上是“世纪名点”了。上世纪初,在弄堂口小吃摊上一出世,即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。后经药王、娱乐业名人黄楚九将其引进了萝春阁茶馆店,成为红极一时的茶点。各家茶馆店、老虎灶都纷纷效仿,生煎,一跃而成为了上海滩茶客的“宠儿”。但这个儿子只有名,没有姓,谁都可以领了来加上姓氏作为自己的儿子。

  起先,有了儿子招牌还是姓阿爸的,萝春阁、大壶春……后来,儿子生煎的名气越来越响了,阿爸要靠儿子吃饭了,招牌开始有名有姓了,友联生煎、丰裕生煎、小杨生煎、蔡记生煎、陈记生煎、许记生煎、阿三生煎、晓贤生煎、金彪生煎、飞龙生煎……更有数不清的点心店、饭店、高级宾馆、食府供应这名声响当当的,不分阶级,不分档次,不分好坏,各种陷子的生煎馒头。

  我的年纪太小没有资格品尝老派萝春阁的生煎,但弄堂里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后住在汽车间的朱家老太爷,看到我用钢精锅子外卖来的生煎,除了要吃一只外,总还要讲一次过去在萝春阁享用生煎的“海威”。萝春阁是木材行老板们齐聚的茶楼,楼上还有萝春阁书场,朱家老太爷上代就是做木材生意的,所以是萝春阁听书,品茶吃生煎,谈生意的常客,想来这样的环境一定是非常之遐意。

  但我年代早已没有了这种情趣,当时友联生煎蛮撑市面的,甩弄堂口的生煎要好几条马路。二两生煎配一碗肉骨头汤,也算绝配。

  从我家坐20路电车到陕西路要七分洋钿,为节约开销只好坐到常德路再走一站,可省三分洋钿。辛苦铜钿在变成美味生煎前,还要排三次队,铜钿换筹码,筹码换生煎,拿着生煎找位。

  等待生煎出锅的过程,就像一道开胃菜,也是欣赏和享受的开始。大师傅在每次开锅前总要用铲刀在锅边铛铛铛很有节奏的敲三下。第一次开锅盖加水,只见一锅生煎白白胖胖神气十足小嘴向上排列在锅中,一经喷水即发出吱吱的响声,排队的人群也同时感到了胜利的曙光。当锅盖再次揭开加入葱花时,人群开始骚动了,等待已久的生煎马上就要出锅了。外买的人,揭开了钢精锅子的盖头;堂吃的人,眼乌子已在店堂内搜索座位。激动人心的生煎出锅就要开始了,铲刀敲过后师傅还要用揩布转动两下锅子,将其斜搁在炉灶旁,数秒钟后正式开盖了。此时人的耳、鼻、眼是最先得到了享受:先声夺人的吱吱响声赛过江南人锅巴、蒙古铁板烧。面粉的焦香、芝麻的氛香、小葱的清香一并冲进鼻腔。再看这生煎,焦黄的底板、雪白的身段精神饱满、鲫鱼般小嘴还在扑扑冒着汤汁。金黄的芝麻、翠绿的青葱,好一个阳春白雪的生煎,好一个金银翠玉的生煎。

  坐定下来,与生煎的亲密接触即将开始。

  就看对面那个戴着厚啤酒瓶底眼镜的中年先生。他左手从汤碗里抽出调羹,右手用筷子夹一只生煎放在调羹上,将生煎送至嘴前,热气即刻将镜片全部覆盖。他的大嘴依附在生煎的小嘴上不紧不慢,温文尔雅地吸吮了一大口,抬起头做了个深呼吸,很是满足。接下来的动作有点“急吼吼”,除底板以外的部分全被塞进了嘴里。他运用口腔全部肌肉对肉馅、皮子、芝麻、青葱进行一次性搅拌粉碎,然后通过食道送入肠胃让全身吸收消化。

  他做了一次深呼吸,看来很满足。

  金黄、焦脆、松香、吸足汤汁的生煎底板可谓生煎之精华,最后被送入了口中,松脆的响声、焦香的气味、酥而不糊的吃口,经过上下牙齿的运作,又让他的五官全面回味了一把。喝一口肉骨头汤似乎是对第一轮的一次清场,第二轮的享受即将开始。

  近来,上海滩这种留“鲫鱼小口”的生煎几乎已绝种,就连头朝上挺挺刮刮的也很难觅,排队等候几乎没有机会,生煎一只只赖塌塌、屁股朝天在锅中苦等……食客等待时的期望感没有了、生煎的卖相没有了、亲密感觉没有了、面麻葱香没有了,最可惜一张薄、脆、松、香、鲜的金黄底板也没有了……

  剩下的,大概就是一包汤水了。

  
 
网站群热点H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