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您现在的位置: 上海 > 沪上风情 > 上海地标 > 上海外白渡桥几多沧桑 世纪纪念

上海外白渡桥几多沧桑 世纪纪念

[ 07-9-12 16:36]    作者:文汇报        录入:lixuan    进入论坛
关键字: 上海    外白渡桥    沧桑    世纪    纪念   

2004117163549378  

  上海一位年届百岁的“老者”,日前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世纪华诞。

  它的名字叫作:外白渡桥。

  这是一位跨越了百年历史的“老人”,一座见证着无数经典传奇的沪上名桥。这是外滩“万国建筑博览会”集群中高昂的龙头,“海派文化”中一颗玲珑剔透的宝珠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到外白渡桥上走一走、看一看,我们会发现:外白渡桥的每一颗铆钉,都浸满了灵气与精彩……

  卧波钢龙承载复杂前生今世

  上海开埠之前,苏州河口本没有桥,来往人车均用船摆渡。直到1856年,一位名叫威尔斯的英国人,出面组织了“苏州
河桥梁建筑公司”,花费约12000元在“外摆渡”口建造了一座大木桥,时称“外摆渡桥”。因过此桥需收费遭到反对,有关部门便于1873年8月在桥西端另造了一座可免费通过的简便木桥。市民交相传诵它是“外白渡桥”。“白”字,是上海方言中不付钱的意思,犹如“白吃”、“白住”一般。

  岁月推移,新的麻烦又生:木桥的承重力很小,日常维护又难。更要紧的是,外白渡桥两端都作了发展有轨电车的计划,却因木桥无能承载而作罢。

  让外白渡桥更牢固的新计划浮上了台面。十九世纪末,新加坡豪沃思·厄斯金公司于17个中外机构的激烈角逐中获胜,以17000英镑的价格中标承建新钢质外白渡桥的桥梁结构工程,钢构件在英国加工制作。1906年(清光绪32年)8月,造桥工人打下第一根木桩。一年后———即100年前的8月初,此桥全部建成。

  上海市城建档案馆保存的原施工蓝图清晰标明,这“GardenBridge”(“公园桥”,但市民仍惯以老名称之,并流传至今)是一座两孔两跨桥,总长104.24米,桥宽18.4米,车行道宽11.2米,两侧还有各宽3.6米的人行道。它的基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、混凝土空心板架筑桥墩,上部结构则为国内首次使用的“下承式筒支铆接钢桁架”;两孔跨径各52.12米,桥下通航净宽度50.90米。

  1907年底,新“外白渡桥”桥面上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车轨道。次年3月5日,第一辆有轨电车“叮叮当当”地从它“身”上缓缓开过。

  “黄金扁担”挑起繁华人间天堂

  外白渡桥对上海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难以胜数。

  上海因河而兴、通江贯海,苏州河口自然成了上海城市经营的“重中之重”。有关当局为造钢桥,事先作过一个“公园桥交通流量统计”:在1889年6月14日至16日这三天中,桥上共通过了1633辆马车、20958辆黄包车、22辆货车、2759辆小车、27乘轿子,还有38匹马与35311名步行者(其中华人33666名、洋人1645名)。

  这个统计表明,外白渡桥对苏州河口的南北交通是何等重要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它把近年人们常谈及的上海两大重要区域老外滩、北外滩连为一体,也把老上海的两大支柱产业金融与外贸运输贯通一气。众所周知,上海关一度承担了全中国四分之三的进出口税的收入,而其中的许多贡献,是由靠泊在北外滩的那些远洋货船所带来。若没有外白渡桥“驮”起南北,为老外滩众多的金融和外贸机构,及北外滩的庞大运输物流仓储提供最基础的服务,上海如此显赫的金融、商贸、物流、经济中心地位,势必会大打折扣。

  经济之外,外白渡桥在文化上的作用也非同小可。单从建筑文化上分析,这座桥虽然采用“纯西方”的钢铆技术,但它恰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“空灵”理念———聪明的建筑师,慧眼别具地选择了现在这样通透的结构方式,使桥与河口环境密切地融合起来。中西交融、汇纳百川这一海派文化的精髓,在桥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,以至不少外地城市群起仿效,出现了多少“小白渡桥”。

  外白渡桥问世后,它的周边区域随即成了上海众多著名建筑的取址地。桥东北的礼查饭店(现浦江饭店),桥西北的百老汇大厦(即今上海大厦),以及桥南多幢现代建筑纷纷崛起。外白渡桥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“黄金扁担”,一头扛着灯红酒绿的“百老汇”,一头挑起了“外滩”这吞金纳银的人间天堂。

  风华绝代老桥故事传颂千古

  老桥多逸事。百年来,各国政要诸界名流纷至沓来,外白渡桥边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:

  上世纪初,科学家爱因斯坦、艺术大师卓别林、哲学家罗素、政治家美国总统格兰特等,均下榻礼查饭店。携侣将伴,踱上外白渡桥,朝迎东海霞、暮听浦江潮,成了他们的上海滩之旅中不可或缺的赏心乐事;

  1915年,窃国大盗袁世凯密谋复辟、革命先驱孙中山密谋讨袁。中国政治大棋局对垒双方选在上海外白渡桥上投下重“子”:陈其美奉命派党人王晓峰、王明山于此年11月15日将袁系大将、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刺杀于桥上;

  1937年8月,日寇侵略上海,国军奋起抗击,外白渡桥东百老汇路、杨树浦路一线杀声震天。激战中,数百日军不堪中国军队强大攻势,慌不择路逃过外白渡桥,被租界英军缴械,关进外滩公园;

  1949年4月26日,解放军百万大军下江南。国民党军汤恩伯部据苏州河北百老汇等高楼负隅顽抗,在外白渡桥上堆起炸药、布上导火索,意图人桥俱毁。聂凤智军长指挥的解放军二十七军一连战士,迅捷由桥南扑上,及时割断导火索,使外白渡桥化险为夷。

  外白渡桥的亮丽倩影,也吸引了众多骚人墨客、歌星影星。不说其他文学作品,单看百年来的中国影视史,凡写上海滩故事的,哪一部的镜头离得开外白渡桥?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中男女主角的生离死别,《上海滩》中许、冯的甜酸爱恋,《苏州河》里马达、牡丹间凄艳的“两世”情话,其开端结局,都无例外地选在了外白渡桥!

  改革开放以来,上海建设突飞猛进、诸多风景惹人眼火,外白渡桥上人影依旧,但许多人却已“移情别恋”,把更多的视线投向了更加亮丽的浦江东岸。此时的外白渡桥乐当观景台,每天让众多中外游客把相机架在自己身上,对着彼岸新楼拍个不停。

  “市政老兵”百年身后格外善待

  就像儿孙们不得不考虑家中老人的健康状况与身后之事一样,岁月的推移使上海人不得不思谋一件要事:外白渡桥已经百年。它今日体格如何、尚有几多阳寿?

  几年前,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与同济大学联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———《上海市外白渡桥剩余寿命和使用安全性研究》。通过诸种严密的检测与科学的计算,课题组“算”出:只要善加看护,这位“百岁寿星”至少还有30年寿元!

  老桥长寿缘因多方维护。1964年,原先的木桥面和有轨电车路轨已被拆除。1991年8月,市政部门又对钢桥的桁架结构和支撑平台都作了大修。为了从本质上爱护外白渡桥,上海市政局把原先的双向双通道改为由南向北单向三车道,将每天桥上车流量限在3万辆次以内。过往车辆的吨位也作了明确限制,禁止15吨以上的重载车辆通过。

  百年沧桑倏忽已逝,老桥已走完整整百年历程。记者从不少专家处听到了对它的未来所作的完美构想:到一定的时候,它所承担的繁重交通任务会移交给体格更强壮的“后辈”桥隧,而它自己则会就地或易地建成一座桥梁博物馆,不让它吃力,不叫它负重,只供行人走、只供游人看、只供四海宾客拍照留念———总之,这位曾为上海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的“市政老兵”、城市功臣,会像我们的劳动模范那样,享有一个风光而舒适的晚年。

  
 
网站群热点Hot